关于开展“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上半年工作小结

发布时间:2014-09-05文章来源:党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榆林校发(201415

关于开展“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

上半年工作小结

市林业局党组:

按照市委安排,我校2014年“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联系点有3个,分别是榆阳区上郡路办事处德静路社区、府谷县孤山镇李家洼村、杨家沟村。学校班子成员和专职负责同志经过两个半月(315-5月30)先后八次走访调查、实地查看,通过召开座谈会、征询意见、协调联动等活动,我们已初步掌握了该社区、村镇的社情、民意。通过梳理、整理、归纳,建立起了社情台账、群众诉求台账、矛盾问题台账、拟办实事台账和结对帮扶台账3套,并形成调研报告3份、帮扶经费预算报告1份。宣传党的政策,反映群众呼声,帮扶解决实际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一、联系点概况

德静路社区成立于20029月,位于上郡南路,北起榆佳路,南至福佑路,东靠青云乡,西临上郡路,社区面积2.2平方公里,社区下设5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414户,14521人。常住户3099户,10258人,流动1315户,4263人。

辖区现有低保户179户,370人。党员56名,预备党员2名,居民党员50名,流动党员6名。住宅小区 13个,物业小区5个。辖区内有机关、企事业单位 6个,其中市级单位 5个,区级单位1个,民办幼儿园3所,民办企业 4 个,社区老年活动场2 个,活动室3个,个体工商户 172 户。

社区老年人保健费已享受人员114人,其中90周岁以上老年人3人,80-89周岁老年人 15人,70-79周岁老年人96人。社区有老龄专干负责到户给老年人照相,以方便老年人。

辖区共有56名残疾人。其中肢残31人,智残11人,视力残疾2人,听力残疾4人,言语残疾4人,精神残疾4人。

社区现有巷道41条,其中六米以上巷道6条,六米以下巷道35条。现有空闲地30块。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滞后,流动人口多,且流动性大。

李家洼村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条件艰苦,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单一,产量效益差,以传统的生产方法发展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农田主要为山坡地,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因此造成大量的撂荒地,青壮年村民全部外出务工。

该村由9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人口877人,常住人口360人,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8057元,务工收入占收入的90%以上,农业生产收入比仅占收入的10%,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生产积极性低,导致大量青壮年村民流向城市和工矿企业,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劳务活动。

该村距离府谷县城25公里,距镇政府6公里,村集体土地30000亩,有耕地6000亩,荒地1000亩,由于土地生产效益低,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人,因此目前耕种的土地仅1000多亩,多数土地撂荒无人耕种。村内有个体私营企业一户,养殖蛋鸡25万只,种植大棚蔬菜16棚,年产值5000万元,养鸡大户一家,饲养蛋鸡8万只,养羊户3户,共养羊300只,建有养牛场一处,计划养殖100头,因资金短缺,暂未启动。由于外出劳务人员较多,同时因各种原因村内有残疾人70名,占总人口的8%,且山大沟深,居住分散,部分自然村人畜饮水,生产生活因用电困难,对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村村通道路通行条件差,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虽然土地资源丰富,有机肥供应充足,农业生产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主要依赖体力劳动,因此产量低效益差收入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村内养殖企业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有限,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低,农民对农产品的价格没有主导权,造成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

杨家沟村地处土石山区,干旱少雨,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少且多为老弱病残,占人口近50%的青壮年主要以从事简单的劳务输出为主,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农业生产仍然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产量低、效益差,以个户分散经营为主,没有主导产业,缺乏特色产品,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村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农业生产的方式没有变化,村民的收入很不稳定,对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高,收入来源单一,农业生产的后发优势不明显。

该村距离府谷县城23公里,位于镇政府以南4公里处,由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人口822人,常住人口486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足300人,且多为文化程度低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村有集体土地19500亩,其中耕地1870亩,荒地950亩,其余全部为山地。有水库3座,养鱼100万尾,现有坝地440亩,其中2013新修240亩,人均0.5亩坝地,村周边有民营企业4户,产值10亿元,吸纳村民就业108人。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93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占总收入的80%以上,农业生产和种养殖收入占比不到20%

10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杨家沟人坚持山地退耕还林,围绕库区搞绿化,打坝造田保生产,不断增加坝地的数量,确保基本农田稳产。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守旧,集体经济基础差,虽然坝地距水库较近,然没有基本的水利设施,缺乏专业的技术,更没有山水田林路、农牧鱼、种养殖的统一规划,加上地处城区周边,煤炭资源富集,周边民营企业规模大,因此大多数青年农民从事劳务输出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因受到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对村民家庭收入造成很大影响。

二、目前就群众诉求、拟办实事、矛盾问题、结对帮扶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一)、德静路社区

1、根据群众诉求和德静路社区的申请,我们以“三访五促、为民服务”为契机,从学校这个角度出发,给市创建办、市住建局提出:关于解决德静路社区四条巷道硬化、祉园小区东硷子严重渗水及27条巷道亮化的申请。

2、硬化宏达北巷空地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一事正在逐一落实中。在已完成空地硬化的基础上,我校无偿提供了162高的云杉苗木,并于612做了义务种植,对活动场地西畔进行了绿化美化。

(二)、李家洼村

1、协调配合市水利部门,依靠镇政府及村委会负责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市县水利部门已列入计划,进入设计阶段。

2、协调县交通、公路部门对过村的原榆府公路5公里路面进行整修,改善通行条件。尚未列入计划,仍需进一步协调争取。

3、协调县政府相关部门加快土地平整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为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待秋收后组织。

4、协调县水利部门对部分堤坝进行加固,整修排洪渠道,提高堤坝体安全,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收入。尚未列入计划,仍需进一步协调争取。

(三)、杨家沟村

1、协调有关部门提出库区周边绿化规划,为该村今后发展休闲、旅游、采摘、观光一体化农业经济奠定基础。已拿出经费预算上报市局。

2、对现有集中连片有改良条件的杏树林(4000-5000株)进行优良品种嫁接改良示范工作,增强发展林业经济的信心,拓展村民增收渠道。已拿出经费预算上报市局,待秋春实施。

3、开展科技培训活动,邀请技术人员对村民开展梨树、杏树栽培技术培训工作,促进林业经济壮大。66,我校组织镇村干部一行18人,赴榆阳区千亩大扁杏栽培示范点赵家峁、木瓜峁、鱼河峁。沿途每到一地,区林站技术人员都详细介绍大扁杏栽培技术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随后参观了大扁杏初加工企业。同时去米脂高西沟村参观学习党建工作及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林业建设,打造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通过组织考察学习,吸取了先进经验,启发了干部思路。秋春再组织实地培训。

4、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户户通工程信号不稳定问题。已与广电部门联系,处理改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配合牵头部门,根据台账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尽力逐一推进,认真落实。

2、部分涉林项目经费预算报告已报市局,请求给予经费支持。

 

 

 

中共榆林林校委员会

     2014年6月27

 

抄报:市直工委

抄送:校各位领导、各科室                              档(一)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孟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