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评建材料

高职高专评估手册(供参考)

发布时间:2015-06-01      阅读次数:次      来源:评建办
第一部分 学校自评与迎评
  高等教育评估不仅是一种外部质量干预行为,更是学校自我质量保障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自评是整个评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迎评是保证专家现场考察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工作,也是展现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必须精心策划,统筹安排。
一、自评步骤
  1
、申请评估的院校要成立由党政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迎评创优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下设由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办公室。
  2、制定学院《迎评工作计划》,落实全员迎评创优工作岗位责任制。成立工作小组,具体承担宣传、材料收集整理、自评、查漏补缺、申报、评估接待等工作。
  3、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评估的文件,准确理解《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基本精神,掌握各评估指标及观测点的内涵与等级标准,以及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
  4、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制订整改的方案和措施,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到实处。
   5、由职能部门和基层系科以观察点为单元进行自评,并认真填写有关表格。组织校内专家和干部、教师,按评估指标和观测点的权重系数进行分项自评赋分,并提出各二级指标的自评等级建议。
   6、迎评办公室对各部门提交的自评表格及附件进行核查,形成自评结果汇总表和学校分项自评结果一览表(内容包括指标名称、自评等级、评定该等级的依据说明、证据或佐证资料目录四个方面),填写《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申报表》。
   7、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由学校党政领导(或迎评领导小组)审定,最终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和《学校特色项目和创创新项目报告》。《自评报告》由以下5部分组成:(1)学校概况(沿革与现状);(2)自我评估(包括在改革、建设、管理、发展总体上取得的成果和自评结果);(3)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简要说明;(4)存在的主要问题;(5)整改方案、思路及措施。
   二、学校申报
  学校根据教育厅对评估时间的统一安排,一般提前六个月向省教育厅高教处提出评估书面申请,并抄送省教育评估院。评估院根据教育厅的部署,与学校协商确定具体评估日期,并向学校发出评估书面通知,明确评估的具体日期、专家组成员、有关注意事项等。学校接到评估院书面通知后,需在一个月内向省教育评估院提交如下资料:
  1、《自评报告》、《自评结果汇总表和学校分项自评结果一览表》、《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报告》各一式2份;
  2、可供浏览校园网核心内容的技术支持参数;
  3、15分钟左右的《学校概况》光盘;
  4、学校基本状态信息资料各1份。
  (1)全校管理人员一览表。含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政中层干部,按部门分类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职时间、分管工作、兼课周学时等。
  (2)全校教师一览表。含专任教师名单和特类教师名单,分类分专业填写。特类教师包括行政与教学“双肩挑”人员、退休返聘教师、外聘教师(合同一年以上者)三类,此类教师不列入“专任教师”范围。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或在读学位、职称、承担的教学任务(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四类),任课周学时,是否为双师型等。
  (3)全校班级名单。内容包括系部名称、班级名称、班级总人数、本市生源数、外市生源数等。
  (4)学校现行校历、作息时间表和全校课程表(含实践环节)。
  (5)近二年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基层报表》(复印件)。
  (6)近二年学校《年度教育事业费决算》(复印件)。
  (7)全校教师近三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一览表。
  (8)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三、备查原始资料
  
学校要根据评估指标,提供原始资料,以供专家组进校后查阅。学校应本着实事求是、少而精的原则准备原始资料,资料要体现针对性、原始性、真实性的特点,不临时突击修改原始材料和数据。原始资料放在学校。
  建议学校提供如下原始资料,学校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增减。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11学校教育事业“十五”发展规划
  1.12近二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1.13近二年学校制订的重大改革方案
  1.14近二年学校制订的向教学倾斜的政策文件
  1.15近二年开展教育思想研讨情况和效果原始资料
  1. 2产学研结合
  1.21学校(专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指导)体(机)制的文件
  1.22近二年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
  1.23近二年学校产学研结合主要成果的原始资料
  1.24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书
  2.师资队伍建设
  2.l结构
  2.11教师学历学位结构统计表(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公共基础课进行分类统计)
  2.12学校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公共基础课进行分类统计)
  2.2质量与建设
  2.21“十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22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名单
  2.23教师工作规范
  2.24校内教师教学检查与评价(合学生评教)的资料
  2.25教师科研(含教学研究)立项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2.26教师参加各类进修情况一览表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l教学基础设施
  3.11全校二千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注明使用专业、功能、购入时间、技术水平、价值和利用率)
  3.12全校语音教室一览表(含数量、座位数、利用率)
  3.13全校计算机装备状况一览表(按用于教学和管理分类统计,标明牌号型号)
  3.14近二年图书馆的分科类藏书与流通量及其适用状况统计表
  3.15图书馆管理制度
  3.16全校体育器材实物与价值的统计表
  3.2实践教学条件
  3.21分专业配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和利用率)
  3.22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效果)和校企协议
  3.23劳动部门批准设置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培训点一览表及批准文件
  3.3教学经费
  3.31学校当年的教学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
  3.32学校近二年年度教育事业费、专项资金拨款文件
  3.33学校自筹经费情况及资料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专业
  4.11全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含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分年级的学生数)
  4.12近二年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资料
  4.13学校各专业现行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课程必备的教学文件
  4.14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览表(注明批准时间和试点实施起始时间)及批文复印件
  4.15各试点专业的教改试点方案与实施计划
  4.16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总结
  4.2课程
  4.21全校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与本学期授课计划
  4.22近二年学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改革的相关资料
  4.23全校按专业、课程分类的使用教材一览表,标明选用或自编、出版单位与年度、是否为高职高专教材(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发奖单位)
  4.24各专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及其学时数统计表
  4.25近二年已开出选修课一览表(含课程名称、学时数、选修人数及其专业、年级)
  4.3职业能力训练
  4.31对近二年学生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训成果
  4.32全校分专业的实验课、实训课程开出率统计表
  4.33全校分专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名单(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或工种等级、所在单位、专长)
  4.34全校分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一览表(项目名称、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学时数、开设学期、训练效果)
  4.35近二年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名单、成绩和证书复印件
  4.36近二年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状况统计表(含主考单位、参考人数、通过率)
  4.37学校建立的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
  4.4素质教育
  4.41近二年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工作计划和总结
  4.42近二年“两课”教学部门的年度工作总结
  4.43近二年文化素质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状况一览表(含课程名称、学时数、分专业和年级的学习人数)
  4.44心理咨询机构、人员及近二年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和材料
  4.45近二年学生课外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组织工作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4.46近二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5.11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组织系统及管理队伍统计表
  5.12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设置与人员一览表
  5.13近二年分年度就业服务工作总结等文件和材料
  5.2质量控制
  5.21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5.22教学与学生管理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相关材料
  5.23学校颁发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方面的文件及实施总结
  5.24教学督导组成人员一览表(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曾任课程或管理工作年限、督导任务)
  5.25近二年分年度开展教师教学评估(含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工作)的年度总结等文件和原始资料
  5.26学校制定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文件
  5.27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与适时调控工作资料
  6.教学效果
  6.1知识能力素质
  6.11近二年学生参加省或社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等级测试状态统计表
  6.12近二年各专业学生各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
  6.13近二年学生期末考试试卷
  6.14近二年毕业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及原始资料
  6.15近二年学生分年度的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6.16近二年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状况的资料
  6.17近二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状况统计表
  6.18近二年学生科技文化作品获奖情况
  6.2就业与社会声誉
  6.21近三年分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数、报到数统计表
  6.22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年底前就业人数、就业率统计表
  6.23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一览表
  6.24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社会对毕业生称职状况评价的原始材料  6.25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排名顺序的相关文件
  特色或创新项目
  1.省内同类学校相关工作成果排序或获奖的原始资料
  2.同类学校对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认同的佐证材料
  3.学校对各特色或创新项目分别提供佐证的其他材料
  注:上面所提“近二年”、“近三年”的概念,均不包括接受评估所在的那个学期。
  四、学校迎评
  
学校迎评是指学校为配合专家组进校考察所做的基本准备工作。一股学校的准备工作有:
  1.建立专家工作室
  专家工作室是专供专家阅读资料、集中讨论的场所,校方人员未经邀请一般不进入专家工作室。学校要在专家工作室装备可供上网的计算机至少 1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碎纸机1台、直线电话1部。学校备查资料按《评估指标》顺序集中摆放。除了工作室外,学校还要安排方便专家访谈和开座谈会的房间。
  2.安排后勤接待工作
  对专家组的接待要根据“热情、节俭、方便” 的原则进行。住宿一般安排在学校招待所,如果学校没有招待所,可选择附近的普通宾馆,宾馆限制在三星级范围内,专家一人一个标间,不得安排套间。严禁事先在专家房间内放置礼品,已经放置的,由专家组秘书通知学校收回。专家就餐一律在校内安排,除学校迎来送往以外,其余各餐均安排为简餐,不得上酒水。学校违规安排的,由专家组秘书要求学校重新安排。学校不得向专家馈赠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专家费用由评估院从学校交纳的评估费中按规定统一支付。学校不听劝告硬行馈赠的,除由专家组秘书通知其收回以外,学校在最终评级时不得评为“优秀”。学校要为专家组配备医疗护理人员,以备应急之需。多校区学校要为专家组准备交通车辆,以供专家考察之用,但不得超量配备,更不得为每位专家配备专车。
  3.建立学校联络组
  为便于专家组及时咨询和考察,学校要为专家配备联络员,联络员可固定联络某一专家,也可弹性联络多个专家。联络员的联系方式由学校事先书面通知专家组,学校联络员办公室可安排在专家工作室附近,以方便服务。联络员性别最好与专家性别一致。联络员要熟悉评估事务和校内情况,认真解答专家提问,为专家提供补充资料,满足专家提出的临时考察要求。联络员要与专家有合有分,专家没有召唤时,联络员一般在联络员办公室等待或做其他工作,不要与专家形影不离,以免影响专家的独立工作。
  4.发布《评估公告》
  学校在专家组进校前一天,要在校园内的显著位置张贴统一格式的《评估公告》,以加强专家组与师生员工的交流,接受师生员工对评估的监督。《评估公告》由学校制作,在每一校区内进行张贴,且至少保留5天。《评估公告》的格式是:
评估公告
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将于X月X日至X日对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实施评估。 
    专家组办公地点:XXXX,联系电话:XXXXXX;
  专家组长宿舍电话:XXXXXX;副组长宿舍电话:XXXXXX;秘书手机:XXXXXX,宿舍电话:XXXXXX;评估院举报电话:XXXXXXX
                                    特此公告。
                                                                       XXXX学院(校)
                                                                    X年X月X日
五、学校参评纪律
  
为从多方面保证评估的公正性,迎评学校必须自觉遵守“五不”  纪律要求:
  1、不得弄虚作假。学校不得提供假材料、假现场。
  2、不得为难专家。当专家名单公布以后,学校不得再邀请名单上的专家来校作报告或作指导,也不得登门专访或顺访评估专家,评估期间不得向专家打听内情。
  3、不得超标接待。要按照热情、节俭、方便的原则接待专家,食、住、行等均须按规定安排,不得铺张浪费。
  4、不得馈赠礼品礼金。
  5、不得安排与评估无关的活动。评估活动严格按既定的日程表安排进行,学校不得组织计划以外的活动,特别不得组织专家到经营性娱乐场所进行休闲活动。
第二部分 专家组现场考察
现场评估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主体工程。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听取学校汇报、参观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查阅资料、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听课、座谈会、个别访谈、专题研讨会、技能测试、专业剖析等。
  专家组必须严格按照评估方案和教育部、教育厅有关规定进行考察评估。考察工作要抓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和主要环节,有重点地进行。要正确处理实效与材料、软件与硬件、现状与发展、严格与热忱的关系,真正反映参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评估考察意见要客观、准确、公正、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一、专家预备会议
  专家组在进校后,用半天时间进行组内准备,预备会议由组长主持,全体专家组成员和省教育评估院代表参加,必要时邀请教育厅领导参加。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专家组成员互相认识;
  2、听取评估院关于评估实施的报告;
  3、学习教育部、教育厅有关评估的文件,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价指标的内涵、等级标准、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评估实施程序和要求等;
  4、讨论确定评估日程表;
  5、了解评估总任务,讨论和明确任务分工;
  6、各专家分头制定出个人考察工作计划。
二、学校汇报会
  1、学校汇报会的徽标为“XX院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汇报会”,地点一般安排在校内。
  2、汇报会出席对象为省教育厅领导、学校主管部门领导、省评估院负责人、专家组全体成员、学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正副教授、学生代表以及学校认为可以到会的其他人员。
  3、会议议程:
  会议分为两节:
  上节由教育厅高教处或评估院负责人主持。
  l)介绍评估组成员、学校领导和其他重要到会人员;
  (2)学校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致欢迎词;
  (3)宣布由评估组长主持评估。
  下节由评估组长主持。
  (1)学校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学校概况、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创建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规划和思路等内容;
  (2)观看学校创建录像片(学校如未准备,也可免)。
汇报会不超过1小时。
三、参观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
  考察活动一般是由学校领导带领,专家随队观看。考察时专家要根据事先分工有所侧重,边看边记录。个别专家因取证需要想单兵独进或想考察“试点”外内容的,也可以向学校提出要求。
四、查阅资料
  阅读资料在专家工作室进行,阅读中发现问题或需要新的佐证材料时可以向学校提出。如果发现学校资料严重失实或故意失实,要当即向学校指出,并做好记录。专家为了不致于淹没在资料堆里,也可以要求学校代表直接解释自评意见,出示佐证材料,接受专家提问。
五、问卷调查
  1、由评估院建立教师、学生问卷调查题库,由专家组根据学校重的情况从中选定问卷调查提纲。
  2、在专家组进校初由秘书负责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向专家组全体成员报告。
  3、参加答卷人数根据《评估工作指南》样本抽取要求确定。尽量扩大覆盖面。①当调查问卷抽取样本时,一般都取P=0.5,△P=5%情况下的样本量。如果专家想进一步减小误差或对学生数较少的学校,可取△P=3-4%,P=0.5时的样本量。本表即按P=0.5制成。②对教师问卷调查抽取样本时,建议取△P=3-4%;P=0.5时的样本量。
  4、填报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并附问卷。
六、听课
  1、按学校提供的当日课表随机选择,不提前通知学校。听课面要兼顾各大类的专业,如文、理、工;课程类型应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等;要注意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的覆盖面;要有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
  2、每位专家听课理论课2节,实践课1节,专家听课过程中应做简要记录。
  3、听课应要求学校提供教学计划进程表、课程大纲、教材、听课记录表等,
听完课后要查看备课的教案。
  4、对上课的评价不向教师与学生公布,听课后可与教师学生就所要了解的情况进行交谈。
  5、听课获取的信息和对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向专家组全体会议汇报。
  6、专家组要填写听课结果汇总表。
七、座谈会
  1、座谈会包括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教学管理干部座谈会三种,专家“小小组”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座谈会的种类和数量。
  2、会前列出座谈内容提纲,通知与会人员。
  3、每次座谈会的参加人数以10人以内为宜,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
  4、座谈会要做好记录。
八、个别访谈
  1、查阅学校提供的主要信息中如有不足或遇到疑点,可约请学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学生、教职工进行个别访谈,以便准确掌握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师生员工也可向专家反映情况或意见。
  2、每位专家根据分工考察的需要进行个别访谈,访谈对象为2名教师和2名学生,也可以更多一些。
  3、访谈结束后要形成访谈记录。
九、专题研讨会
  1、指导思想:通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衡量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
  2、考察目标:通过专题研讨,考察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学生的五个方面:(1)能够广泛收集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设计方案解决问题;(2)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释说明和处理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或通过自学对有关见解、技术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能够主持方案实施的计划、协调、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5)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可在较宽的范围内了解专业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推陈出新。
  3、研讨范围及主题:研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分别或同时对专业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研讨活动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内容,详见各院校专业教学大纲。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研讨主题及材料注重能力立意,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注意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体现语言表达能力、数字演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主题和材料可不拘泥于大纲,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强调情景和知识应用性,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强调更加注重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解决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现实问题,也包括解决未知问题。
  4、活动方法:
  (1)由专家组确定专题研讨的题目,随机抽取两个专业两个班级30名左右学生参加研讨。
  (2)提前一天将研讨题目及要求通知与会学生作准备。
  (3)从学生中随机抽出30人,每3人一组,其中:主发言一人补充发言2人,发言时间15分钟以内。
  (4)每人至少收集2篇与主题有关的材料。
  (5)每人撰写一篇材料,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用外文写摘要;用中外两种文字撰写发言提纲。
  (6)学生撰写的材料文体不限,可以是案例分析、技术方案、调研报告、论文,也可以是其他文件。
  (7)专家在研讨会中可现场随机提问。
   5、考察结果:专家填写《学生专题研讨会记录》及《分析汇总表》。
十、技能测试
  技能测试包括基本技能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
  1、基本技能测试
  (1)基本技能测试一般选“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测试题,由专家组命题,从非计算机专业2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人参加。可从学校的试题库中选择,要求被评估院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积极配合。
  (2)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高职学生应掌握如下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
  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概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计算机病毒与防护、计算机网络概述、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掌握典型操作系统的常规操作和应用。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ndows 2000和WndowsXP。常规操作包括:窗口、桌面图标、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的操作,个性化操作环境设置(如设置桌面背景、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等)。应用能力包括:文件或文件夹的选定、创建、复制、移动、删除及重命名,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文件或文件夹的搜索,磁盘的操作与管理,以及常用附件(如计算器、画图、造字等)的使用。
  掌握典型的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目前常用的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主要是office 2000和officeXP(office 2002),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对Word的操作要求:掌握文本编辑、格式设置及页面设置,掌握表格、图片和公式的应用,掌握样式和模板的概念及应用,掌握邮件合并工具的应用。对Excel 的操作要求:掌握工作表的建立与格式设置,掌握工作表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掌握图表的建立、编辑与格式设置,掌握数据清单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及透视分析。对PowerPoint的操作要求: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掌握幻灯片的编辑、修饰与美化,掌握幻灯片的放映与动态效果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与释放。
  掌握Internet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求:了解Internet发展概述及TCP/IP协议,掌握IP地址和域名的格式,掌握应用浏览器进行网上漫游、保存信息以及搜索资料的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及收发与处理E-mail,掌握制作网页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制作简单网页的方法。
  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编程技能。要求:掌握程序设计的步骤、算法及其表示,掌握顺序、选择及循环三种程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2、专业技能测试
  (1)专业技能测试要根据院校的办学特点、学校的行业背景、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院校的专业特点、学校专业分布、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的情况,根据院校的办学条件、开展专业技能测试的可行性进行设计、实施。
  (2)根据上述原则确定专业技能的测试内容。具体测试方案的制订应考虑如下几点:要与被评估院校的实际紧密结合,听取被评院校的意见;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院校的办学水平:能反映学生实际具备的技能。
  (3)内容要以行业作背景或专业大类作参考,从被评估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选择。如土建类为实地测量实习;计算机类为计算机编程(程序设计)实训;电子电气类为电子电工实训:经济商贸类为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械类为数控编程、操作。
  3、职业技能的测试由专家组命题,原则上从学校建立的职业技能库中随机抽取,由专家组成员会同学校教师监考评定成绩。一般可选重点剖析专业3年级的2个班各15名学生参加测试,时间2个小时。
  4、将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报告分发专家组全体成员。
  5、填报《基本技能测试情况分析表》,并附《学生职业技能测试实验报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试卷(光盘)。
十一、专业剖析
  (一)任务
  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选取被评院校重点专业和普通专业各一个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的目的是为整个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高专评估工作的创新。评估时由专家组抽取学校的1个主体专业和1个新建专业(一般不选取试点专业),进行重点剖析,以增加考察的深度和可信度。
  (二)专业分析的内容和标准
  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特色鲜明;
  (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3)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4)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明确,与目标定位的一致,具有可操作性。
支撑材料:(1)近三年高职专业目录;(2)新增专业申报材料;(3)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4)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5)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
  2.课程体系和结构
  (1)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3)实践课程体系突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4)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
  (5)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6)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
  (7)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支撑材料: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该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该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执行计划(各学期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
  3.科目课程
  (1)有比较规范的高职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
  (2)理论课程有比较系统的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4)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CAI课件。
  4.教学环节
  (1)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档案规范、齐备;
  (2)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情况,是否开设了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3)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学生考勤表、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日志、教学总结;试卷、实验报告、实训(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工作总结。
  5.职业素质教育
  (1)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2)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
  (4)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
  (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
  6.教学环境
  (1)该专业必须的实验、实训软硬件保障情况;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及保障机制;
  (3)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
  (4)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保障情况,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
  (5)专业教学及建设运用校园网情况;
  (6)专业教学及建设的经费支持保障情况;
  支撑材料: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基地开出的实践教学项目统计表。  
    7.产学研合作
  (1)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2)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
  (3)在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
  (4)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
  (5)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
  (6)教师承担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
  支撑材料:产学合作协议书、合同书;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报告;科研课题统计(包括课题名称、经费、结题报告、论著、获奖情况)。
  8.教学改革与建设
  (1)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
  (2)科目课程改革;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4)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改革;
  (5)产学研合作改革。
  9.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状态;
  (2)专业带头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骨干等专任教师配备,以及科研教改开展情况;
  (3)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素质;
  (4)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5)学生管理队伍情况一览;
  支撑材科:师资队伍(含兼职教师)基本状态表;专任教师科研和教改开展情况表;教师培训进修和经费投入情况表。
  10.学生素质
  (1)该专业近三年入学学生成绩、报到率;
  (2)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
  (3)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
  (4)学生计算机、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
  (5)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抽查毕业设计(论文);
  11.学生就业
  (1)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
  (2)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3)该专业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
  (三)专业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建议。
  1.阅读专业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和试卷,如果信息不足应及时索取,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信息。
  2.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既要有针对性(比如针对阅读文件资料中的疑点问题),还要注意引导被访对象广泛真实的反映专业情况,访谈教师要兼顾职务、职称、年龄、课程类型等,访谈学生要随机抽取。
  3.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带头人进行产学研合作问卷调查;有选择地参观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参加教师教研行动、听课。
  4.对专业分析情况进行总结,在准确掌握该专业实际状态的基础上,填写《专业分析表》,上报评估专家组。
十二、评估考察报告
  在专家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各位专家意见,形成向评估委员会提交的考察评估工作报告,其主要内容一般可包括以下5个部分组成:
  1、考察评估工作概况:被评学校、专家组人数、评估起讫日期、考察方式和主要工作过程,说明评估的完整性。
  2、对学校评估工作的总体印象:简要描述学校的发展状况,着重反映学校对评估的重视程度,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对评估的态度,过评边改、评建结合的情况和成果。
  3、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成绩:要肯定学校改革和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指出学校办学的主要特点。但不要停留在一般的赞扬和肯定的水平上,应该具有很强的促进学校继续保持和发扬长处的激励作用和针对性,防止或避免成为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
  4、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建议:要准确抓住影响学校改革建设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防止与避免成为表面现象的罗列,改进建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对学校的整改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5、评估结论建议:对评估结论的形成要持慎重的态度,在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状态、成果、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评分结果作出评估结论建议。
  6、撰写考察评估工作报告,应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一致性、简明性,字数在3000字左右。
十三、评估情况通报会
  评估情况通报会分两场进行:专项评估通报会和综合评估情况通报会。前者称之为 “小反馈”,后者称之为“大反馈”。
  1、小反馈。小反馈主要是小范围内的情况通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学校指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不设会标。会议由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专家组成员人人发言,不谈成绩,只谈不足和建议。专家事先要认真准备,拟定发言提纲,指出问题要准确,分析要深刻,建议要可行,真正起到“诊断” 与“指导”的作用。专家组还可就有关问题与学校进行研讨,就大反馈的意见向学校通气。专家组秘书要认真做好笔录和录音。小反馈时间控制在三小时以内。
  2、大反馈。大反馈是大范围内的情况通报,出席对象与参加学校汇报会的人员相似,会标为“评估情况通报会”。通报会由专家组副组长主持,其基本程序是:(1)组长代表专家组宣读评估考察报告,报告时不宣布学校评估的等级结论,但整体报告的观点和用语倾向要与等级结论相一致,专家组长的发言应在半小时以上;(2)若评估院负责人在场,可视情发言;(3)学校领导和分管部门领导作表态性发言;(4)教育厅领导讲话;(5)主持人致谢,宣布评估结束。
十四、专家组应交材料目录
  
评估结束后,专家组向评估院提交如下资料:
  1、《赴某某学院专家组评估考察报告》
  2、《某某学院专业剖析报告》
  3、《赴某某学院专家组专项情况通报会记录》
  4、《某某学院“特色项目或创新项目”表决汇总表》
  5、《某某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结论表决汇总表》
  6、相关工作资料
  (1)专家评估工作计划汇总表
  (2)专家评估表
  (3)“特色项目或创新项目”与评估结论表决票
  (4)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5)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6)个别访谈或座谈会记录
  (7)听课结果汇总表
  (8)学生专题研讨会分析汇总表
  (9)职业技能测试情况分析表
  (10)基本技能测试情况分析表
  (11)专业剖析情况汇总表
  7、学校相关原始材料(公布评估结论后保留一年):
  (1)学生职业技能测试实验报告
  (2)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试卷(光盘)
  (3)学生专题论文
  (4)学生调查问卷
  (5)教师调查问卷

电话:0912-3448833(办公室)/3510107(学生处)
邮箱:yzy3448834@163.com  微博:http://weibo.com/u/2859760410
版权所有: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评价专网所有 All rights 陕ICP备12005935号 1.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西环路1号